WFU

2017年12月13日 星期三

【好書分享】就因為沒時間,才什麼都能辦到 。吉田穗波著



作者:王彩融 醫師




孩子接連出生後,媽媽的生活總是忙得不可開交。正當我不知道如何用有限的時間兼顧醫師工作、興趣與家庭之際,在書店到看這本書。它在書堆中儼然發著光對我招手。

除了書名外,它的副標的幾個關鍵字「四個孩子,哈佛學位,女醫生」吸引了我!一樣是醫師,一樣有好幾個孩子,作者竟能拿哈佛學位!真是神人來著,我很想一窺吉田穗波醫師是怎麼辦到的。


誰適合看這本書


看完後覺得本書綜合了下面四項特質,適合在忙碌中不想放棄夢想的人。不論是全職媽媽、職業婦女或爸爸都值得一看。
  1. 優化您時間的管理書
  2. 給媽媽勇氣的療癒書
  3. 鼓舞人心的溫暖自傳
  4. 了解國外進修的考驗



這本書吸引我的原因還有以下四點:
  1. 內容很有共嗚且鼓舞人心
  2. 看到未來生活可能的困境
  3. 找到解決兩難的可行方法
  4. 看完很喜歡穗波醫師 ( 誤 )
當媽媽後很容易受困於女人的天職,曾想著自己可以 handle 這一切:要餵母乳、自己做副食品、陪伴他們成長…,全部都想要自己來的話,產後憂鬱症盛行率這麼高也只是剛好而已。媽媽一直騎在腳踏車上,不管車上現在掛著幾隻娃,不繼續踩動輪子,車子就難以前進。

每隔一陣子,心中總會出現要實現自我與家庭美滿的兩種聲音,誰要多一點,誰要少一點,我,能不能都兼顧呢?


穗波醫師是這樣兼顧的


她提供四個讓我們有精力繼續踩動輪軸的方法:
  • 第一章 全部一起進行:可能會一團亂但終能平衡
  • 第二章 自訂規矩:提升時間價值與工作外包。
  • 第三章 集中注意力:讓時間為你所用,勇於踏出第一步。
  • 第四章 加速就能突破難關:適度喊救命與優雅交涉,讓她在美國絕處逢生。

我們總希望做好萬全準備,才做出重大決定。但有家庭、孩子、工作後,你不再有時間做好萬全準備。每個人心中都有一股衝動、一種想法,只是大家執行的勇氣不同。

確實如穗波醫師所言,越沒時間越想做點新鮮事,忙碌時需要一點衝動。看完本書,我的「衝動執行力」確實因此上升了。就拿 blog 來說吧,以前只有一個孩子時就寫過部落格了,但寫了兩年才 4 篇文章,有跟沒有一樣!大部分時間都是荒廢著。之前有時間沒動筆,現在加上未滿兩歲的雙胞胎,我就會有時間寫文章嗎?

從過去寫 blog 失敗的例子,我知道「想寫」與「真正持續寫」是兩回事,對自己也沒那麼有信心。我所缺少的,就是執行的勇氣。最後,選擇了在自己最忙碌的階段,下決定好好寫 blog,心裡 OS:「如果現在都能寫得出來的話,那未來持續下去也不難了。」

我不敢求大量,但求維持一定的步調,寫自己覺得有興趣又對民眾有用的文章,這本書算我開始寫 blog 的 X 因子。

要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某一些衝動,別讓工作家庭孩子綁死自己。

擠出時間做什麼 比怎麼擠出時間更重要


穗波醫師在書中也提到不少時間管理哲學。其中我很喜歡的是「大石頭理論」。先把大石頭放入時間空桶,再依序放入小石頭和細砂,才能讓桶子裡放最多的東西。回頭自我檢視時,才發現自己往往先放了許多如細砂般的芝麻小事到我的時間桶,如放空地滑 FB、網購比價、研究媽媽寶寶用品。

不可諱言,這些都是我忙碌生活中的樂趣來源,但我需要重新分配時間,才不至於讓自已無法離開目前的迴圈。所以,我們在忙碌時更應清楚自己的「應辦事項清單」,找出生活中真正的「大石頭」。


就算動用老本也要請人幫忙


事情這麼多,如何減少待辦事項呢?擴充自己自由時間最好的方法就是找人幫忙。這個人可能是家人,如爸媽公婆,或是動用老本請人幫忙。

雙胞胎出生後半年我請了【 育嬰假 】,總覺得媽媽應該這樣、應該那樣。做不到的罪惡感,綁住自己。幸運地,我找到了把三寶當孫子,把我當朋友的保母,她在我請假期間,最常告訴我的就是:「打扮一下,出去走走吧!按摩、書店、找朋友都好,既然我在,你就好好享受自由,等我下班後,妳再好好陪小孩也不遲。」

當時只覺得,我自己都沒能力一打三,我怎麼能一直放您一打三呢?最後的結果就是,這半年多來都在家裡團團轉。

後來發現,就算我不在,姨婆婆還是能把孩子顧得很好。其實,孩子眼睛很亮的,適應力也很好,很多想法只是媽媽一廂情願。有幫手時,就把握自己的時間吧。只要想想時間價值有多高,放寬心的爭取與應用,就能多出很多時間。


不一定事事力求完美,但求持之以恆


明明知道要專心,卻不時神遊;明明知道一起床不該滑手機,卻一看忘我。這樣的場景時常在我們生活中發生。偶爾發生也無妨,但回神後還是需要自我激勵,去解決生活中的大石頭。作者在書中提供了自我激勵的具體方法。

其一就是,適度接受自己的不完美,事事力求完美只會把自己搞瘋。我曾想著放假那天,就要煮一頓晚餐、不假手他人。做過幾次發現,要當一個好煮婦,得花好多時間。現在我已不管自己是否每週下廚。偶爾心情好就煮,不煮也無妨。就承認自己不會煮了,時間倒是多了不少 ( 不會煮就只好放寬心啦!)。


孩子優先時段,是生活的動力


有人幫忙帶孩子時就適度放手,放手後反而覺得孩子都變可愛了。晚上在家就自己好好帶,陪睡時一定跟他們聊聊天,這是給孩子的優先時段,最單純開心不燒腦。

此外,以前常常要離開孩子才能做自己的事,最近找到可以一起進行的步調。當他們自己乖乖玩時,我就可以看書、打開音樂音頻,不用完全切割。孩子通常撐不久,但多賺個十分鐘,也很寶貴。時間到了他們自己會回頭找爸爸媽媽,有時候還會想要唸媽媽的書。

就如同作者所言:「每個人都還在開發中,包括爸爸媽媽。」


作者帶三個孩子,克服驚濤駭浪般的留學生活


本書第四章提到美國生活。幼兒園飲食文化的衝擊、三個孩子每月 15 萬台幣的天價托育費用讓她起了放棄的念頭 ( 最後申請到幾乎全額的托育補助 )、報價每年四十萬的健保費 ( 最後申請不用錢的 MassHealth )、克服鴨子聽雷、差點畢不了業與校方交涉的過程…其實國外生活並非一切幸福圓滿,她一路克服這些難關實在不容易。

我雖不期待當她這樣的女超人,但穗波醫師的處事態度有許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,建議未來想出國進修的朋友可以念念這本書。


雜想


她出國時已生了三個孩子!出書時四個!現在已經是五個孩子的媽了,我的下巴已經掉下來啦!我真的佩服萬分 ( 但不代表我有衝動生第四個、第五個呀。)

這本書在台灣已經出版三年,23刷了,或許不少人已經看過了。沒看過的朋友,推薦你們看看這個日本女醫師故事,讓我很有共嗚呢。


書本連結